文化建設
首頁 >> 企業文化 >>文化建設
民營企業涉足PPP項目的劣勢分析
發布時間:2016-12-30 15:00:15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點擊次數:2409

渠敬領

        PPP(Public-Private Partnership)簡稱3P,指在公共服務領域,政府采取競爭性方式選擇具有投資、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,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,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,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回報資金。

        PPP是以市場競爭的方式提供服務,主要集中在純公共領域、準公共領域。我國政府大力推廣PPP模式的本意是吸引民間資本投向基礎設施,以此達到限制社會資本流動性和增大內需的“一石二鳥”的目的。

        通過推廣PPP模式,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改造和運營,將政府性債務轉換為非政府性債務,可以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。

        由于歷史根深蒂固的原因,民營企業處于基礎建設鏈條的最底端,政府公共部門由來已久的心理優勢,使民營企業在整個PPP活動中,雖然拿出的錢很多,卻沒有話語權。

        在中央政府的引導下,各級政府好像一夜之間大徹大悟一般,各種類型的PPP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民營企業家們開始蠢蠢欲動,開始涉足PPP項目。雖然不乏成功案例,在運作過程中也存在以下劣勢:

        1、PPP模式導致民營企業融資成本較高

        與公共部門相比,金融市場對民營機構信用水平的認可度通常略低,導致民營機構的融資成本通常要高于公共機構的融資成本。在PPP模式下,居高的投標成本和交易費用以及復雜的長期合同,導致很多規模較小的民營機構對PPP項目望而卻步。

        縱觀徐州建設市場,PPP項目大都是“中字頭”國有大企業在操作,他們融資成本較低,與政府攤鋪底氣實足,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。在PPP運作中民營資本根本就沒有機會參與或有機會參與沒機會成功,顯然這與中央倡導PPP項目的本意背道而馳。

        2、PPP項目復雜的交易結構可能降低效率

        在PPP項目中,通常需要多個獨立參與者通力合作,而多個參與者會導致整個項目的約束條件增加。交易結構的復雜性和眾多的參與方可能使項目溝通存在一定的障礙,特別是在未來發生一些不可預料的事件時,可能會在合同條款的爭議方面耗費過多時間。而且,即便在項目啟動的過程中,也可能存在公共部門內部意見不一致的情況,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項目運行效率。

        3、PPP的長期合同缺乏足夠的靈活性

        為了項目長期運行穩定,PPP合同可能會比較嚴格,靈活性不夠,公共部門或民營機構在起草合同的時候,很難將未來的變化充分地考慮進來,合同條款通常只考慮當前時點的情況,導致項目后期管理不能因時制宜,而只能遵照合同條款執行,帶來投資的不確定性增加而產生的風險溢價,可能降低項目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。

        4、 實際PPP工程項目運行中存在很大風險

        (1)運作程序透明度不夠,運作人員不專業,負責PPP項目的公務人員經常變動,選擇咨詢機構時對相關經驗重視不夠;再次,商務條件設計不合理;最后,項目進度安排過緊,很多該做的前期工作沒有做給后續工作帶來被動。

        (2)地方政府草率簽約、隨意違約現象普遍。公務人員觀念轉變滯后,沒有商業意識也沒有把自己和社會投資主體放在平等地位,為違約付出了沉重代價。

        (3)社會主體存在廣泛不誠信行為,包括政府公共部門。政府部門該支付的資金不予支付或支付不能及時到位,該簽證的不予簽證,合約之外再行談判等行為,不但壓榨著民營企業的利潤,也嚴重刺痛著民營企業的弱小的心靈。

        (4)金融工具缺失。國外的PPP項目多是采用項目融資的方式,也就是以項目本身為信用支撐獲得金融機構融資,不需要股東提供擔保,債務不進入股東的資產負債表。民營企業自有資金都是自己打拼多年的血汗錢,融來的錢也通過員工集資或第三方擔保從銀行貸來的,本身成本就很高,在不高的利潤率下面,資金鏈條的正常維持,往往寄托在政府的誠信和項目公司運營正常的前提之下。收益明顯與其承擔的風險不對等。



上一條:正念成就事業
下一條:再看《禁閉島》
2012年中文字幕在线_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_亚洲αV无码一二三四区不卡_国产精品无码a∨